茶室「梅隱」
「梅隱」以「梅」為名,取梅花先於百花開放,預示春天到來的吉祥寓意。梅隱以茶道世家千家第三代家主千宗旦(1578-1658)所鍾愛的一間小茶室為原型,並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千宗旦的祖父是著名茶道宗師千利休(1522-1591),他對日本茶道的發展影響深遠。
通常,客人進門便是茶室,但在梅隱,人們首先需要走過一個帶蔽日屋頂、被四周土牆環繞、鋪著踏腳石的內庭。梅隱共有兩間茶室,其中接鄰入口處四疊半榻榻米大小的小巧茶室,是依照千宗旦原本的設計重建,後面一個茶室更大一些,兩個茶室之間留有準備區。茅草屋頂、土牆,加上未經打磨的粗栗木壁龕柱,營造出簡樸、自然的美感,體現了茶道中人所推崇的「侘寂」美學(體會事物的殘缺、古舊之美)。
距離茶室不遠處有一個「水琴窟」,這是一種傳統的庭院設施,能發出令人驚嘆的美妙音色。簡單說來,就是一個底部開小口的罐子,倒置埋在石頭「手水缽」(神社或佛寺中供人洗手的水槽,多為石製)前,當流水自手水缽滴落到罐子裡,就會發出輕柔、悅耳的滴水聲,常被人們與鈴音或十三弦古琴聲相提並論。訪客可以借助手水缽旁插入地下的竹管聆聽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