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水八幡宮 地圖

石清水八幡宮與男山

石清水八幡宮神社已有近1200年的歷史,一直是日本最重要的神社之一。數世紀以來,上至天皇、幕府將軍、貴族、武士,下至商人、平民,無不來此參拜。又因為八幡神是京都和日本皇室的守護神,這裡從古至今都是人們祈求消災除厄的祈福所。直到今日,石清水八幡宮依舊是全國香火最旺盛的消災神社之一,從新春的消災大祭開始,前來參拜者全年絡繹不絕。

西元859年,僧人行教創建了石清水八幡宮。據傳當時他在九州的宇佐神宮參拜,卻得到八幡神親傳神諭,稱:「吾將移座王都旁男山之巔,鎮護國家!」。根據這道神諭,八幡神被禮迎至男山,同時朝廷下令在山上修建新的神社,並於860年完工。

歷史上,石清水八幡宮得到無數名人顯貴的支持,其中包括皇室成員、源氏的傳奇武將、權勢滔天的幕府將軍、富甲一方領主等。神社規模不斷擴大,在14世紀至19世紀中期,漸至發展為擁有本社(神社內的主要建築群)、幾間末社(小型神社,供奉與本社祭祀之神有關係的神明)和許多佛教寺院的一大宗教設施,幾乎佔據整座男山。山腳下的繁華的小鎮,每天忙碌接待從各處趕來的朝聖者、往返大阪與京都的商人,以及石清水八幡宮裡眾多的僧侶和神職人員。

石清水八幡宮曾經是一座「神社—佛寺」合一的參拜場所,兼備神道教與佛教的元素。 西元6世紀佛教傳入日本,於是同時供奉神道教神明(神)和佛教神明(佛陀與菩薩)的做法逐漸在部分地區興起,稱「神佛習合」 (神道教與佛教相融合)。對八幡神信仰格外推崇的石清水八幡宮,在促進神佛習合以及八幡信仰在全國的傳播和發展上發揮了很大作用。神道教與佛教的融合持續了1000多年,直到1868年明治政府下令分離兩種宗教方才停止。自此,石清水八幡宮神社內的所有佛教元素都被移除。

直到今天,石清水八幡宮依然是日本香火最旺盛的神社之一,除了悠久的歷史與神佛習合的宗教傳統之外,卓越的建築也是其為人稱道之處。2016年,包括本殿(正殿)在內的幾處建築都被指定為國寶。本社建於17世紀,昂居男山之巔,堂皇富麗,是現存為數不多的「八幡造」式建築之一。此外,神社內還有許多小神社、鳥居、燈籠小徑、竹林、一口聖井和漫山遍野的歷史古跡。

石清水八幡宮的神明與歷史

石清水八幡宮供奉著日本皇室和國家的守護神——八幡神。八幡神為三神一體:傳說中第15代天皇應神天皇的神格、其母神功皇后、比咩大神(比咩大神為三位與海洋有關的女神的總稱)。

西元859年,八幡神被行教和尚從九州的宇佐神宮禮迎至男山,次年被供奉於新建成的神社內。八幡神向來被視為日本皇室的神聖先祖,受歷任天皇的尊奉。數世紀以來,在位天皇和已退位的太上皇出巡石清水八幡宮的盛大參拜活動總計240多次。強大的武士家族源氏同樣將八幡神奉為氏神(家族保護神)。在他們的支持與推動下,八幡神社遍佈全國。

在千餘年 「神佛習合」(神道教與佛教相融合)的歷史里程中,八幡神也發展成兼具神道教與佛教特徵的神明,廣受崇拜。19世紀時兩大宗教因政令開始拆分,自此石清水八幡宮便只將八幡神當作神道教的八幡大神加以供奉。

石清水八幡宮最重要的祭典儀式叫「石清水祭」,於每年9月15日舉行。這種受皇命所託,由天皇代理人在指定神社祭祀祈福的「敕祭」,有著悠久的歷史。祭典期間神社內供奉的神明被請入三座神輿內,抬到男山腳下。天皇使者會在這裡行禮祭拜,祈求神明庇佑、國泰民安。向民眾開放的慶典活動除了傳統音樂和宮廷舞蹈的表演之外,還有一場放生魚鳥的儀式,放生原本是佛教儀式,由此也反映出石清水八幡宮宗教融合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