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应寺

神应寺坐落于男山东北坡,与石清水八幡宫之间隔着一条山谷。春日时节,寺院遍地开满日本鸢尾,成片的枫树新绿绽放;到了秋天,枫叶染红转黄,热烈明亮。两季美景吸引无数游人应时前来游赏。
相传神应寺是行教和尚于公元860年创建,即他建立石清水八幡宫之后不久。修建寺庙的初衷是为了供奉应神天皇的牌位,这位传说中的日本第十五代天皇的神格,正是供奉于石清水八幡宫的八幡神。神应寺历史上几度改变宗派归属,直到室町时代(1336-1573)才成为曹洞宗禅寺并延续至今。在第十二代住持任上时期,神应寺得到了包括丰臣秀吉(1537-1598)、德川家康(1543-1616)在内诸多当权者的认可推崇。家康之后的历代德川将军也都延续了这一传统。
寺院正殿供奉的主佛是药师佛,佛教中能除病痛疾厄的佛陀。此外,同时受供于此的还有:一尊衣冠束带的丰臣秀吉像,有说法认为这是他的儿子丰臣秀赖(1593-1615)所供;一尊寺院创建者行教和尚的坐像,其历史可追溯到平安时代(794-1185)早期。其中,行教像已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财产。在“神佛习合”(神道教与佛教相融合)时期,行教像一直供奉在石清水八幡宫内,那时后者还是践行两教融合的“社寺”综合体。1868年,政府下令拆分神道教与佛教,行教像遂被移至神应寺。
寺院脚下的山谷内有若干佛堂,名叫“奥之院”,其中一处供奉智慧光明之佛不动明王,一处供奉着一尊大慈大悲菩萨十一面观音像,其他另有几处供奉立志普渡众生的地藏菩萨。也有参拜者是专为到谷中“ひきめ”(Hikime)瀑布苦修冥想而来。
神应寺的坡上和山谷区域均对公众开放,但进入主要建筑参观需预约,寺院仅接受日文预约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