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水八幡宫 地图

石清水八幡宫与男山

石清水八幡宫神社已有近1200年的历史,自古就是日本最重要的神社之一。若干世纪以来,上至天皇、幕府将军、贵族、武士,下至商人、平民,无不来此参拜。八幡神是京都和日本皇室的守护神,所以来这里祈求消灾除厄是由古流传至今的习俗。石清水八幡宫如今依然是全国首屈一指的除厄神社,从新春的除厄大祭开始,参拜者终年络绎不绝。

公元859年,僧人行教创建了石清水八幡宫。相传,当时他正在九州的宇佐神宫参拜,却得到八幡神亲传神谕,称:“吾将移座王都旁男山之巅,镇护国家!”根据这道神谕,八幡神被礼迎至男山,同时朝廷下令在山上修建新的神社,并于860年完工。

历史上,石清水八幡宫曾得到无数名人显贵的支持,其中包括皇室成员、源氏的传奇武士、权势滔天的幕府将军、富裕的一方领主等。神社规模不断扩大,在14世纪至19世纪中期,逐渐发展为拥有一个本社(神社内的主要建筑群)、数家末社(小型神社,供奉与本社祭祀之神有关联的神明)以及众多佛教寺院的大型神道教设施,几乎占用了整座男山。山脚下的一个繁华小镇,忙碌于接待来自各地的朝圣者、往返大阪与京都的商人,乃至石清水八幡宫里众多的僧侣和神职人员。

石清水八幡宫曾经是一座“神社—佛寺”合一的综合体,兼备神道教与佛教的元素。自公元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这种同时供奉神道教神明(神)和佛教神明(佛陀与菩萨)的“神佛习合” (神道教与佛教相融合)方式开始在部分地区兴起。对八幡神信仰特别推崇的石清水八幡宫,在促进神佛习合以及八幡信仰在全国范围传播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神道教与佛教的融合持续了1000多年,直到1868年明治政府下达“神佛分离令”分割两种宗教后方才停止。自此,石清水八幡宫神社境内的所有佛教元素都被移除。

石清水八幡宫至今依然是日本最重要的神社之一,除了悠久的历史与神佛习合的宗教传统之外,卓越的建筑也是它为人称道之处。2016年,包括本殿(正殿)在内的几处建筑都被指定为国宝。本社建于17世纪,昂居男山之巅,堂皇富丽,是现存为数甚少的“八幡造”式建筑之一。此外,神社内还有许多小神社、鸟居、灯笼小径、竹林、一口圣井和漫山遍野的历史古迹。

石清水八幡宫的神明与历史

石清水八幡宫供奉着日本皇室及国家的守护神——八幡神。八幡神为三神一体:传说中第15代天皇应神天皇的神格、其母神功皇后、比咩大神(比咩大神是三位与海洋有关的女神的总称)。

公元859年,八幡神被行教和尚从九州的宇佐神宫礼迎至男山,次年被正式供奉在新建成的神社内。八幡神向来被认为是日本皇室的神圣先祖,因而受到历任天皇的尊奉。若干个世纪以来,在位天皇和已退位的太上皇出巡石清水八幡宫的盛大参拜活动总计240多次。强大的武士家族源氏同样将八幡神奉为氏神(家族保护神)。在他们的支持与推动下,八幡神社遍布全国。

在千余年 “神佛习合”(神道教与佛教相融合)的历史里程中,八幡神也发展为兼具神道教与佛教特征的神明,广受崇拜。19世纪,两大宗教因政令拆分,从此,石清水八幡宫便只将八幡神当作神道教的八幡大神加以供奉。

每年9月15日举行的“石清水祭”是石清水八幡宫最重要的祭典仪式。这种受皇命所托,由天皇代理人在指定神社祭祀祈福的“敕祭”,历史悠久。祭典期间,神社内供奉的神明被请入三座神舆,抬到男山脚下。天皇使者会在此行礼祭拜,祈求神明庇佑、国泰民安。向民众开放的庆典活动除了传统音乐和宫廷舞蹈的表演之外,还有一场放生鱼鸟的仪式。放生原本是佛教仪式,由此也反应出石清水八幡宫宗教融合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