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堂

八角堂是原石清水八幡宫重要佛教建筑中唯一留存至今的佛堂。历史上,石清水八幡宫曾是践行“神佛习合”(神道教与佛教相融合)的“社寺”综合体。八角堂中曾经供奉的阿弥陀佛与至今仍供奉于石清水八幡宫本殿的八幡神之间也大有关联。
这座朱红色八角佛堂的建筑风格很罕见:它并非标准的正八边形,因此壁面边长并不完全相等。简单来说,可以将它看作一个切掉了四角的正方形。尽管这座佛堂始建于13世纪,但它如今的形态却只能追溯到17世纪。在高阶贵族和权势领主的捐赠下,八角堂经历过数次重建与修葺,这样的经济支持也反映出当时阿弥陀佛与八幡神信仰的影响力和普及程度。
1868年,明治政府颁布“神佛分离令”拆分神道教与佛教,下令移除石清水八幡宫境内的所有佛教建筑及佛像法器。为保全八角堂,附近正法寺的一位前住持出面,在1870年将它移到了现在的地方,安置在一座古坟顶上。
曾供奉于八角堂的阿弥陀佛是一尊3米高的木雕坐像。佛像上没有制作者署名,但根据其样式风格,有研究者猜测它可能是镰仓时代(1185-1333)著名雕刻家快庆的作品。这尊佛像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财产,1998年开始在京都国立博物馆展出,直至2008年移入正法寺。
2012年,八角堂现址及旧址作为石清水八幡宫的组成部分,一同被指定为国家史迹。佛堂本身刚在2019年完成了一次大规模翻修。基于大量研究分析,佛堂内外均采用明亮鲜艳的色彩重新漆绘,以重现它数世纪前的风采。
八角堂内部一般不对公众开放,但每年都有几次特别开放的机会。